董丽娜:视障了,心依然明亮

中国青年网   2023-09-01 07:09:01

董丽娜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典礼。图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众号

“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有社会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6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中传”)2023届毕业典礼上,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作为毕业生代表演讲,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磁性的音色中透着专业范儿,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也引来网友们点赞,“这声音太治愈了!”

——————————


(相关资料图)

脸上总挂着笑意的董丽娜,让人们看到一种不一样的自信与风采。

目前还没有正式签约单位的董丽娜非常忙碌:与专业机构合作当老师,培训播音主持学员;往来于各类语言艺术展演活动现场,进行评审等工作;站在自己挚爱的朗诵会舞台上,与更多人分享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室友的鼓励下,她在社交平台开设了短视频账号,忙于拍摄视频。

“由于社会的了解和接纳程度有限,作为视障人士,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好在,我没有放弃……”董丽娜说。

告别按摩师,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9岁的董丽娜,一路走来,选择了一种“柔和的坚持”。

先天性弱视的董丽娜,10岁起彻底失明。在盲人学校,董丽娜常听老师这样叮嘱学生:“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这是你们以后唯一的出路。”

董丽娜很困惑,“如果有人告诉你,你们所有人只能做同一件事情,过同样一种人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就要看到结局?”

中专毕业后,董丽娜进入大连的一家按摩院成为按摩师。工作很辛苦,瘦弱的她感到疲惫,而她最不能接受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其他伙伴一样,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时听听广播,生活中没有多少乐趣。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令她不安。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响起,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2岁那年,董丽娜决定离开故乡辽宁大连,坐上火车,前往北京“寻梦”。“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梦?如果我连做梦都不行、都不敢的话,怎么能实现梦想呢?”董丽娜在心中叩问千百遍,第一次单独出远门的她,在火车上几乎一夜未眠。

她在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公益机构获得一个宝贵的机会,开始学习播音。这个培训只有10天,董丽娜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课时的情景。“可以说那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堂课,当老师读出一个声母的时候,我一下子被他的声音吸引住了。第一次知道,原来声音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我爱上了播音。”董丽娜开始拼命练习,每天除了睡觉,抓紧一切时间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红丹丹”是董丽娜梦想起航的地方。2007年6月,董丽娜通过努力拿到播音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这是专业播音员所能达到的标准。

“我要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2011年1月,董丽娜报名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考试,她在网络报名成功并获得准考证号,却因视障在新生照片采集环节被拒绝,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给出的解释是“没有先例”。

“作为一个盲人,以前我也经常被拒绝,但这次不一样。”董丽娜说,“此前,我已经在中传继续教育学院上过课,跟别的同学一样,当时缺少的只是一个考试方法,这次我要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董丽娜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官网的邮箱和留言板留言,询问能否参加考试,并给北京市教委发出一封情况反映信。

2011年10月26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就考场设置、人员安排等事宜与董丽娜当面协商,准许她报考播音与主持专业,并且表示,会为今后其他报名参加自考的视障人士提供合理便利。“那一刻,我没有哭,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当天,董丽娜用自带设备向考试院相关负责人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读屏软件熟练操作电脑。

2012年1月,她在特殊考场参加了首门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笔试,后续笔试与口试相继完成并获通过。期间,她还自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大专学历。

“这是我最想要的融合教育的样子”

2019年,听说有几名视障者顺利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兴奋的董丽娜决定冲刺播音主持领域最高学府中传读研深造的机会。那时的她,已经取得中传自考本科学历,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

“自考很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通过,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但是,给我考试的机会,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包容和多元化。”董丽娜说。

申请研究生考试时,董丽娜给中传招生办写了一封信,因为她的两门专业课考试是中传自命题,需要学校出盲文试卷。董丽娜专程去了一趟中传研招办,把信交到了老师手里。“研招办的老师没有拒绝我的要求,说商量一下后答复,我心里一块石头稍微落了地。”大概一个月后,董丽娜再次来到研招办,接待她的老师说:“董丽娜,欢迎你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期待你能取得好成绩。”

那一刻,董丽娜的内心是透亮的,她仿佛看到了窗外的阳光、蓝天、白云。尽管弱视后失明,她的记忆里还有光。

2019年,董丽娜通过全国统考。因使用盲文试卷,按照相关规定,她在单独考场、时间延长50%。经过中传校考筛选,她顺利地被中传录取。

据了解,2023年中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达31843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残疾大学生人数增加,中国多所高校通过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设置无障碍专项研究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系统化支持保障。

“这就是我最想要的融合教育的样子”。董丽娜说, “学校并没有因为视力障碍而降低对我的要求,同时在盲文试卷、电子版文献等各方面为我提供了个性化支持”。

中传图书馆的几位管理员,对董丽娜非常熟悉,为她提供电子文档,以方便阅读。一些参阅的论文是图片形式,管理员会帮助她提供可以阅读的文字版本。

凭着坚强的毅力,董丽娜完成了几千万字的阅读量。很多书她都一读再读,“听一遍,感觉印象不深,往往会听几遍,认真做记录。”她的室友袁程感慨:“她太爱学习了,这么认真!在宿舍里听书、学习,那么安静,又是那么美好。”

她依靠电脑听读软件和键盘盲打,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口述影像理论视域下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研究》。她说:“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就接触过无障碍电影,它是为视障群体提供视觉信息补充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学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我希望尽己所能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让自己的论文更有价值和意义。”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施行,让董丽娜充满期待,“近些年社会无障碍建设有很大的进步,但依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些盲道修得不规范,直接通向一棵树;比如不是每一部电梯都有语音播报或者盲文按键,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无障碍设施等。”在董丽娜看来,这些硬件设施,假以时日可以改善。

她更关心社会对残障人士关爱意识的提升,“目前社会上对于视障人士的接纳程度依然有限,就业单位不会轻易接纳普通学校毕业的视障学生。这有待于提高人们对残障群体的认知和理解,营造关爱残疾人士的整体社会氛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资讯